*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*

最近看了几篇ABO,发现对一个人的描述首先会说这是个A/B/O,好像这个分类可以概括这个人所有的性格与特点,思维和行动。比如O就理所当然柔弱不堪一击。当然,这里并没有觉得作者这么处理不好的意思,只是从这些给角色贴的标签有感而发。

还有之前看《Yes or No》,里面TINA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。她说是不是被定义成T以后,别人只会觉得她是个T,而不会想她是TINA(抱歉忘了剧里的人名。。)。

其实这种标签化在生活中比比皆是。人固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被分成很多类,但只希望人包括我自己不要从几个标签的维度去理解认识他人。

但这个其实是个悖论。因为从几个特定维度确实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大概,尤其当你的经验阅历足够多的时候。

就像韩寒在他的小说里说的:我是普通的,我是特殊的,我是特别普通的。

说来惭愧,我很多时候也会通过贴标签来接触人,毕竟借鉴过去经验是最方便快捷的也是本能的,但失去了从新从心认识他人的过程。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经历的,比如新换的同桌,兴趣小组认识的新朋友等等。回忆起来那些过程几乎没怎么过脑子,过的都是心。所以才觉得童年最为可贵,因为一切很纯粹吧。

然后觉得有些郁闷。人起码我自己不希望别人就这样用传统大众理解来定性自己,但为此做出一些特别的事儿又很稚气。

所以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人都在寻找能特别理解自己的心灵的另一半。

“每个人心头都有一团火,路过的人只看见烟。”

祝早日可以遇见/找到那个可以看到你心头火的个人。如果有,请抓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半原因是萌了根八后现在特别想谈恋爱。。超羡慕根八的氛围呀OTZ

有一段是后来加的,放在哪儿都显得起承别扭,于是放在最不别扭的地方了。。这个毛病就是改不掉。。

评论(2)
热度(2)
© 年二省/Powered by LOFTER